常见蟾蜍有中华大蟾蜍、花背蟾蜍、黑眶蟾蜍、红眼蟾蜍、美国蟾蜍等。
中华大蟾蜍:中华大蟾蜍穴居于泥土中,或栖于石下及草间,多于傍晚时分外出捕食,冬季于水底泥土或烂草中冬眠。
花背蟾蜍:花背蟾蜍平均体长约6cm,头宽大于头长,鼓膜明显、椭圆形,昼伏夜出,冬季成群穴居在沙土中。
黑眶蟾蜍:黑眶蟾蜍的眼睛周围具一圈黑色突起,体色分为黄棕色、黑褐色及灰黑色。
一、蟾蜍的种类
1、中华大蟾蜍
(1)中华大蟾蜍别称大蟾蜍、癞肚子、癞蛤蟆等,穴居在泥土中,或栖于石下及草间,黄昏爬出捕食。产卵季节因地而异,卵在管状胶质的卵带内交错排成四行。
(2)卵带缠绕在水草上,每只产卵2000-8000粒。成蟾在水底泥土或烂草中冬眠,其蝌蚪喜成群朝同一方向游动,冬季多在水底泥中,以捕获蜗牛、蛞蝓、蚂蚁、甲虫与蛾类等动物为食。
2、花背蟾蜍
(1)花背蟾蜍体长平均60毫米左右,雌性最大者可达80毫米,头宽大于头长,吻端圆,吻棱显著,颊部向外侧倾斜,鼻间距略小于眼间距,上眼睑宽、略大于眼间距,鼓膜显著,椭圆形。
(2)白昼多匿居于草石下或土洞内,黄昏时出外寻食,冬季成群穴居在沙土中,我国主要分布于黑龙江、吉林、辽宁、内蒙、青海、甘肃、宁夏、陕西、山西、河北和山东等地。
3、黑眶蟾蜍
(1)黑眶蟾蜍是非常可爱的癞蛤蟆,眼睛周围有一圈黑色突起,好像带黑眶眼镜,所以称之为黑眶蟾蜍。身体肥胖,大小约6-7公分,体色变异颇大,有黄棕色、黑褐色及灰黑色,有些具有不规则的棕红色花斑。
(2)广泛分布于平地及低海拔地区,为最乐于和人类相处的两栖类,常出如今住宅附近、稻田、空地等地方。成体对环境的适应力非常好,在遮蔽性比较好的水池,例如荷花池,不到百平方公尺的水池,可能聚有上百只黑眶蟾蜍。
4、红眼蟾蜍
(1)红眼蟾蜍是一个新的蟾蜍种类,在2010年9月发现于哥伦比亚地形陡峭的雾林地区,一度让科学家困惑不已。
(2)具体属于哪个蟾蜍种类仍然是个谜,原因就在于其眼睛的颜色好似红宝石。种源可从野外捕获,也可以捞取卵块或蜊蚪进行饲养。
5、美国蟾蜍
(1)美国蟾蜍体长51-110毫米,一般在森林乃至居家前庭均可发现其踪迹,尤其喜好潮湿的环境,3-7月会在池塘或河川的淤泥产下细绳状的卵块,卵数为6000颗。
(2)以蟋蟀、黄粉虫、蚯蚓、蚂蚁、蜘蛛、蛞蝓、百足及其他细小的脊椎动物为食,分布于加拿大、美国。
二、蟾蜍有毒吗
1、蟾蜍生活在野外,是一种有毒的动物,可以释放毒素。蟾蜍的两只眼睛后面都有毒腺,毒腺中就可以分泌毒素。另外,蟾蜍的皮脂腺中也可以释放出有毒的液体。蟾蜍的毒液是它们保护自己的有效手段。当它们遇到危险的时候,就会释放出毒液保护自己,从而趁机逃跑。
2、值得注意的是,蟾蜍的毒液对人类也是有作用的,人类在碰到之后也会有反应。不过一般来说蟾蜍的毒液是不会致死的。若是人类触碰到蟾蜍的毒液,可能会出现瘙痒、脱皮等情况。若是毒液不小心进入眼睛之中,也会导致眼睛红肿、疼痛。若人类误食了它们的毒素,则会导致恶心呕吐、腹痛等症状。
3、不同个体对蟾蜍毒素的反应也是不同的,在中毒之后建议及时咨询医生处理,避免症状进一步加重。不过,虽然它们的毒液是有毒,但可以作为药材使用,它们在药用上的应用比较广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