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种植抗病品种:选择种植抗条锈病能力较强的小麦品种。
2、适时播种:根据实际情况延迟播种时间,以11月后播种为宜。
3、种植密度:播种量以12.5-15kg/亩为宜,播种深度约5cm。
4、科学肥水管理:合理施加氮肥,两季田应当采取深沟高厢种植,湿度过高时需及时开沟排水。
5、药剂防治:发生条锈病后,可选用三唑酮、丙环唑、烯唑醇等进行防治。

一、小麦条锈病怎么防治
1、种植抗病品种
小麦条锈病属于气传病害,要想有效控制其为害,必须采取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,品种选用方面,应做到抗锈品种的布局合理以及品种的定期轮换,防止品种单一化,避免抗性丧失。

2、适时播种
相关调查研究发现,一般在10月中下旬播种小麦比较容易在春前发病,在11月之后播种小麦往往就不容易发病,而且发病的时间也比较晚。所以在种植小麦时,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延迟播种时间。

3、种植密度
播种密度不宜过大,每亩25-30斤即可,可根据地块的肥沃度,适当增加或减少。播种深度要把握在5cm左右,过浅不可低于3cm,过深不能高于8cm。

4、科学肥水管理
施用氮肥较多的小麦在通常情况下的发病程度也比较严重,所以在小麦种植过程中应该合理施用氮肥,速效氮的施用不宜过多、过迟,避免小麦贪青晚熟,加重受害。对于两季田块应注意深沟高厢,在土壤湿度大的时候或者雨后尽快开沟排水,更好防止条锈病的发生。

5、药剂防治
已经出现条锈病的话,要及时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,常用药剂有:25%三唑酮可湿性粉剂50-60克/亩、250克/升丙环唑乳油33毫升/亩、12.5%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0-50克/亩、30%氟环唑悬浮剂20-25毫升/亩、250克/升戊唑醇水乳剂30毫升/亩等等,根据田间条锈病的发生情况以及防治效果,间隔7-10天,可喷施2-3次。

二、小麦赤霉病怎么防治
1、选用抗病品种
目前我国已经培育出多个抗赤霉病品种,7个抗赤霉病品种已经通过审定。在赤霉病发生严重的地区,首选抗赤霉病品种,有效预防赤霉病最有效的方式。

2、做好排水措施
如果是地势比较洼的农田,遇到雨天时,注意做好排水措施,田间不能长时间有积水,积水过多也会增加赤霉病的感染几率。

3、注意追肥使用量
年后追肥要注意使用量,不要过多,如果小麦出现了旺长,感染赤霉病的几率也会加大,相反,如果小麦长势正常,自身的抵抗力相比会增加,减少赤霉病的发生几率。

4、药剂防治
小麦赤霉病要以预防为主,一定要在赤霉病发生前喷药防治。目前比较优秀的杀菌剂有戊唑·咪鲜胺、氰烯.戊唑醇等药剂。可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,用40%戊唑·咪鲜胺悬浮剂25-35克/亩,或48%氰烯.戊唑醇悬浮剂40-60毫升/亩,兑水30~50公斤均匀喷雾,不但具有预防作用,还具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。






